厂家介绍畜禽粪污产业链中的三大核心共性
当前,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不断健全,规制政策不断增强,管控机制更加完善,监管力度不断加大,已经形成了对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的倒逼机制,较大地刺激了畜禽养殖场治污及利用的积极性,提高了畜禽养殖场的相关配套投资意愿。
但是,在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的过程中,仍存在诸多难题。虽然难题一大堆,但认真梳理核心问题,才更有利于寻找和探索破解难题的对策。
今天,抽空梳理了一下近年来团队对主要养殖区域以及多种畜禽(生猪、奶牛、肉牛、肉鸡和蛋鸡)养殖场的粪污处理与化利用的调研成果,在此基础上,小结了目前畜禽粪污产业链中存在的三大核心共性问题。
**,缺乏适宜的配套技术
从畜禽粪污的源头控制来看,畜禽养殖场在源头控制方面,需要充分结合养殖场的养殖模式以及原有设施基础,从而选择适宜的配套技术进行粪污处理。目前,我国在畜禽养殖环节的源头控制和处理技术虽然较多,但总体来看,畜禽养殖场仍缺乏适宜的畜禽养殖场配套技术。以降低粪便含水率为例,养殖场在营养调控、饮水控制等方面仍然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,新的技术与原有饲喂、节水设施的配套难度也较大。
从畜禽粪污的处理加工来看,无论是畜禽养殖场自行处理粪污,还是**肥加工企业进行加工,目前仍然存在着技术瓶颈问题,核心难题依然是缺乏适宜的配套技术。以粪污肥料化利用为例,在堆肥、发酵过程中,企业主体对菌种、辅料、有害物质减排(臭气等)技术选择以及发酵时间、翻堆时间、温度控制等技术的掌控和选择难度较大。
从畜禽粪污的化利用来看,目前主要以肥料化应用为主。种植业主体在利用**肥时,存在**肥与化肥替代比例的技术掌握难题,也存在着底肥和追肥的配套技术应用难的问题。由于使用**肥替代化肥中存在的技术瓶颈与技术配套问题,导致种植企业选择**肥的意愿度不强,从而制约着畜禽粪污的化产品利用水平的提升。
综上,在畜禽养殖粪污与利用的配套技术方面,有些技术难以适应不同畜禽品种、不同养殖模式和不同的养殖规模的需求,有些技术尚处于试验阶段、难以实现大规模和大范围的推广,有些新技术难与现有养殖模式、设施进行配套,或配套改造难度大、成本高。由于缺乏适宜的配套技术,导致畜禽养殖场、粪污处理主体以及种植业主体的技术搜寻成本高、运行成本高、技术采纳风险大。
*二,缺乏经济的装备设施
从畜禽养殖场主体来看,主要的配套的设备为养殖设备和粪污的搜集设备。养殖设备主要用于环境控制实现源头控制,粪污搜集设备主要用于将粪污从畜禽饲舍中清理出去。但目前源头控制设施(如水线改造)和粪污搜集设施(如刮粪板,漏粪板等)的配套改造成本较高。
从畜禽粪污的处理和加工主体看,在畜禽养殖场配套改造粪污处理设备的成本较高,以10万只养殖规模的蛋鸡场为例,目前的粪污配套处理与加工设施费用约为30万元~60万元;以年出栏1万头规模的生猪养殖场为例,完全改造完毕约需1000万元(包括设施改造、固液分离设施配置等)。在**肥加工企业,也存在着设备投资额度大的问题。
从畜禽粪污化产品的利用主体看,种植企业或农户在农田施用**肥时,存在着运输成本增加的问题;在利用固液分离后的液体肥时,存在着管道铺设的设备成本高问题。
首先,是畜牧养殖场畜禽粪便粪污脱水的一种环保设备,它能将猪粪、牛粪、鸡粪等禽畜粪便原粪污水分离为液态**肥和固态**肥。液态**肥可用于农作物利用吸收,固态**肥可运到缺肥地区使用,也可起到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,同时经过发酵可制成**复。用配套的液下泵将原粪水送至猪粪脱水机内,通过安置在筛网中的不锈钢螺旋轴,挤压分离出固态物质(干粪),液体则通过筛网从出液口流出。
目前禽畜粪便处理机主要分为两大类,一类是小型的固液分离机,还有一类是大型的滚筒式微滤固液分离机。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有个前期脱水的功能,可以对90%以上含水量的畜禽粪便进行微虑处理。朋友是养猪的,用得是天利固液分离机,一小时处理原粪18个平方左右。